
緩解經期不適:經前症候群的自療
月經不僅帶來生理上的疼痛,還伴隨著情緒波動,這對許多女性來說是每月必須面對的挑戰。本文將探討形成原因以及經期不適的自我療法。
經前症候群形成原因
經前症候群(PMS)是一種身心症狀,通常在月經前一週左右出現,包括易怒、焦慮、憂鬱、體重增加、食慾增加、下腹及胸部腫脹等症狀。約有5至8成女性會經歷不同程度的經前症候群。少數女性(3-8%)可能會經歷更嚴重的經前不悅症(PMDD),這需要進一步的醫療評估及治療。
月經週期一般在23至35天之間屬正常範圍。月經開始的第一天是週期的第一天,前14天為濾泡期,排卵日通常在第14天左右。濾泡期以雌激素為主,這段期間通常不會出現經前症候群。從排卵後到下次月經來潮的這段時間稱為黃體期,黃體激素開始分泌,女性在這段期間對身心內外壓力特別敏感,容易出現經前症候群症狀。
經前症候群的成因複雜,可能與黃體激素和雌激素比例失調有關。此外,營養不均衡(高脂肪或糖鹽過多)、維他命B6不足、甲狀腺內分泌失調、鈣質缺乏、身心壓力、睡眠不良、環境污染等也可能影響經前症候群的表現。
舒緩經前症候群不適
- 自我治療
- 飲食調整:避免高脂肪、太鹹、過甜及生冷食物,如油炸食品、咖啡、巧克力、糕餅及冰品類。
- 營養補充:每天可補充1000毫克鈣片及50毫克維他命B6。
- 運動療法:每週至少進行三次3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。
- 身心放鬆法:強調壓力管理技巧,如冥想、指壓按摩、肌肉放鬆法、意像引導法或生理迴饋訓練。
- 每日症狀記錄表:自我了解並利用認知行為技巧控制身心穩定度。
- 中醫調理
柴胡、益母草、當歸、芍藥及逍遙散等草藥可能有效,但個人體質不同,需與中醫師依照體質進行討論。
- 使用嫩芽
覆盆籽(Rubus idaeus)
在嫩芽中視非常重要的,用非常多,覆盆籽含有9種多酚,包括鞣酸和表兒茶素,對女性健康非常重要。覆盆籽的主要功效是調理雌激素和孕激素失調、經前症候群及痛經。
月經後至排卵前使用覆盆籽,之後可改用芳療或植物療法,如果是更年期,雌激素下降建議可以搭配紅越橘嫩芽製劑(Vaccinium vitis-idaea)。
用量:一般成人9滴(根據年齡差別有所不同)
使用方式:加入水中(最好不含礦物成份的水中),在兩餐間使用,盡量離進餐時間遠一點,以方便吸收,建議使用時間是三週:更多是來進行調理體質的嫩芽有酒精以及無酒精的,如果您是對酒經過敏的人,購買時請注意標示有或無酒精。
- 中醫芳療
脾氣虛的表現上,通常伴有:腹瀉、胃口不佳、沒精神、短氣、面色白黃、腸胃容易腹脹、便溏、慢性腹瀉等症狀。應先調理脾虛。
腎氣虛:肝瘀化熱,會出現情緒問題。
依照異病同治的概念可選用肉桂(Cinnamomum verum)、豆蔻(Elettaria cardamomum)、歐洲赤松(Pinus sylvestris),每天3-5次,塗於肚臍以下和背部下焦。若有痛經,可搭配德國洋甘菊(Matricaria recutita),有助於利肝膽。
緩解經期不適的方法因人而異,鼓勵讀者嘗試不同方法來改善生理和情緒狀態。同時提醒在開始任何新療法前,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,以確保安全和適宜。
好課推薦: